12月10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市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神農架國家公園等11處中國自然保護地入選。
2016年11月17日,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掛牌成立。試點過程中,神農架國家公園將4個世界級保護地、4個國家級保護地和2個省級保護地的優勢資源進行重組,建立局機關、管理處、管護中心三級管理體系,實現一塊牌子、一套班子、一個標準管理的目標,有效解決多年來影響神農架發展的保護地交叉重疊、多頭管理、碎片化問題。在保護自然資源、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社區福祉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績。
保護區行業管理科負責人孟輝介紹,神農架國家公園嚴格落實《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條例》“一園一法”引領,開展生態保護“十嚴禁”,出臺《神農架國家公園野外巡護技術規程》和《神農架國家公園生物監測技術規范》,對自然資源開展全監測,還牽頭成立了“鄂西渝東毗鄰自然保護地聯盟”,深化了區域生態保護合作。
實施全面保護、全員保護、全時段保護,筑牢神農架生態安全屏障,守護好北緯31度的“綠色奇跡”,是神農架國家公園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職責。
目前,神農架國家公園生態系統“嚴保護、大科研、全監測”體系已經形成,保護管理效能大大提升,野生動植物有了更好的生存環境和福利,保護優先和全民公益性也逐步彰顯。公園現有川金絲猴的數量穩步增長到1470余只,修復生態環境近300萬平方米。從成立湖北神農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到組建神農架國家公園,先后30余種1000余只動物得到救助(含居民、志愿者、游客自發救助的野生動物),其中有毛冠鹿、松雀鷹、黃麂、金絲猴、貓頭鷹、金雕、獼猴、亞洲黑熊、野豬、斑羚、紅白鼯鼠等。

(神農架金絲猴 姜勇/攝)
神農架國家公園將以此次入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綠色名錄為契機,進一步開展國際同行之間相互交流,借鑒先進管理方法,進一步提高保護管理水平;同時,共享自身好的做法和經驗,提高全球知名度。(文/杜華 王品)